粤港澳大湾区法律协同的现状与挑战
在第八届岭南论坛上,深圳市蓝海现代法律服务发展中心执行理事长肖璟翊深入剖析了粤港澳大湾区法律合作的创新实践。作为全国首个"一带一路"法律数据库建设方,蓝海中心通过港澳台和外国法律查明基地,为跨境企业提供包括海牙认证、涉外公证等关键服务。
三大核心合作领域突破
1. 仲裁协作创新:根据最高法院10月生效的司法解释,香港国际仲裁中心8天内即获得5宗内地财产保全裁定,凸显跨境仲裁临时措施机制的有效性。
2. 公证制度融合:港澳委托公证人制度创造性解决两地公证法差异,香港资深律师可对发往内地的商业文件公证进行合法性审查。
3. 法律查明体系:前海法治建设示范基地通过标签化专家库,为企业合规提供64个国家的域外法律查明服务,涵盖公司章程认证等高频需求。
四大协同难点解决方案
• 制度差异:建立CEPA框架下的日常沟通机制,保留三地法律特色
• 跨境破产:推动将破产程序纳入民商事判决执行安排
• 执业保险:完善粤港澳联营所香港律师的执业保险覆盖
• 科技赋能:应用eBRAM平台提升远程公证效率
未来三大发展方向
1. 深化港澳公证文书在内地的互认机制
2. 拓展学历认证、无犯罪记录公证等民生领域合作
3. 构建标准化APOSTILLE认证流程,服务移民公证需求
专家建议:企业跨境经营应提前规划商标专利公证等商业文件认证,通过前海法律查明平台获取加急公证服务,降低合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