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首发!《中国公证史编年(1902-1979)》填补中国法律研究空白

填补学术空白的重要著作

中国法律史学界迎来里程碑式成果——《中国公证史编年(1902-1979)》于上海正式首发。这部由全国优秀公证员蔡煜历时五年编纂的四十万字巨著,系统梳理了从清末到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公证制度演变历程,其中收录的二十余幅珍贵公证文书图片及档案资料,为研究中国涉外公证起源司法认证体系提供了不可多得的一手文献。

跨时代的史料价值

该书创新性地采用编年体例,整合了包括陕甘宁边区时期萌芽的人民公证制度档案、民国时期商业文件公证案例、建国初期领事认证文书等多元史料。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书中首次公开了上海首位公证人莫宗友的执业档案,这位曾办理故宫盗宝案的检察官的公证从业经历,生动展现了近代中国法律认证制度的转型轨迹。

国际视野下的学术突破

研究团队挖掘出大量涉及海牙公约国公证往来的中外文档案,包括早期APOSTILLE认证雏形文件。书中详细记载了不同历史时期学历认证婚姻公证等民事文书的演变标准,为当今国际公证实践提供了历史参照。其中1935年上海租界地方法院出具的委托书公证样本,更是研究近代涉外公证的重要物证。

制度演进的完整图谱

通过系统整理各时期公证费收据卷宗封面等实务文档,该书清晰呈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公证制度的三次重大转型:从边区时期的便民认证,到建国初期的经济建设护航,再到改革开放前的国际交往保障。这些珍贵记录不仅完善了我国法律文献体系,更对研究全球公证历史发展具有比较法意义。

学术亮点:

• 首度公开1949年上海市公证处成立批文
• 收录1957年商标专利公证实施细则手稿
• 解析1960年代无犯罪记录公证的格式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