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名抢注引发的商标权危机
近日,北京市公证处受理了一起具有典型意义的涉外商标侵权公证案件。某美国跨国企业发现其在中国注册的商标被国内网络公司恶意抢注域名,通过商标专利公证服务,成功完成网上证据保全。这已是该公证处今年处理的第10起电子公证案例,凸显数字经济时代知识产权保护的新挑战。
域名与商标的法律关联性
从技术层面看,域名仅是网络地址的标识符,但其唯一性特征与商标权高度重合。根据我国《商标法》和《中国互联网络域名注册暂行管理办法》规定:
• 禁止使用已注册商标作为域名
• 侵权域名将强制停止服务
• 域名交易行为明确禁止
跨境维权的公证解决方案
针对国际公证需求,公证机构需重点核查:
1. 商标注册时效性(包括续注状态)
2. 取证地点的司法管辖权认定
3. 符合海牙认证标准的证据固定流程
数字化公证的发展趋势
随着APOSTILLE认证体系普及,远程公证服务正成为跨国企业维权利器。据统计,涉及商业文件公证的案件中,67%需要电子证据保全。公证机构通过专业取证设备,可确保网络数据的完整性与法律效力。
专业建议:涉外企业应定期进行商标监测公证,发现抢注行为应立即启动证据保全公证程序,必要时可申请加急公证服务确保诉讼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