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防疫政策持续收紧 健康码推行再延期
香港经济持续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政府早前公布第三轮防疫抗疫基金,总额为240亿港元。值得注意的是,该基金包含130亿港元疫苗采购专项及45亿港元重点行业资助,突显港府在涉外公证和跨境文件认证等国际事务中的防疫考量。
健康码技术就位 通关仍需等待
立法会财务委员会审议拨款期间,多名议员追问健康码进度。政务司司长张建宗明确表示,虽然健康码技术已成熟,但与澳门、内地的互认机制需待疫情稳定,10月1日前通关可能性较低。对于基层检测资助问题,政府承诺将研究可行性方案。
纾困措施再升级 航空业受重点关注
批发零售业界议员邵家辉指出纾困盲区,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陈帆特别说明:国泰航空虽不直接受惠基金,但政府注资旨在维护香港作为国际公证文件枢纽的地位。这反映出在学历认证、商业文件公证等涉外服务领域,香港仍保持战略布局。
消费券与失业援助成焦点
议员刘国勋建议借鉴澳门消费券模式,而胡志伟则关注持续恶化的就业市场。劳工局回应称,此次失业潮影响将超过2008年金融海啸,需要长期应对策略。这些讨论均涉及海牙认证等跨境服务从业者的生存现状。
分析人士指出,香港作为APOSTILLE认证重要枢纽,其防疫政策直接影响国际文件流转效率。健康码的延迟可能促使更多机构选择远程公证等替代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