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司法局联合公安重拳整治公证乱象
记者从重庆市公证处获悉,重庆市司法局与公安局近日联合出台《关于依法处理扰乱公证执业秩序违法犯罪行为的意见》,明确对伪造公证材料、骗取公证书等8类违法行为予以刑事立案,强化对公证执业秩序的司法保障。
疫情催生新型公证欺诈手段
据重庆市公证处监审部统计,疫情期间出现多起利用虚假婚姻证明、伪造离婚协议等手段骗取金融机构贷款的案例。某城商行在通过公证认证系统核验时,曾发现借款人刻意隐瞒婚姻状况,其提交的民事公证文件存在明显漏洞。
三级审核机制筑牢防伪壁垒
目前重庆公证机构已建立"线上核验+线下审查+科技辅助"三重验证体系:①身份证件联网核查 ②商业文件工商系统比对 ③涉外公证海牙认证溯源。尤其在处理移民公证、留学认证等业务时,将通过APOSTILLE认证通道验证文件真实性。
七类立案情形全面覆盖风险点
根据《刑法》第280条规定,以下行为将面临刑事责任:
1. 伪造3份以上国家机关公文
2. 造成金融机构重大损失
3. 两年内3次提供虚假公司注册文件
4. 曾因商标专利公证造假受罚
5. 影响海牙公约国文件效力
6. 破坏领事认证公信力
7. 涉及无犯罪记录公证等关键材料
该意见同步规范了港澳台公证文件核查流程,特别强调对电子公证签署的生物识别验证。数据显示,新规实施后重庆商业文件认证投诉率已下降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