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公证改革全面落地:行政转事业体制提升服务效能
"公证行业要退出公务员队伍,创新体制机制,提高服务品质"。近两个月来,山西省司法厅根据司法部统一部署,以公证体制改革机制创新为核心,确立了"公证改革进入全国第一方阵"的战略目标。通过科学规划与高效执行,全省在短期内完成了行政体制公证机构转制任务,为全国公证行业改革提供了示范样本。
在改革推进过程中,山西省司法厅采取"一把手负责制"的创新模式。薛永辉厅长亲自带队赴晋中、阳泉、忻州等重点地区,与当地党政领导深入沟通协调。其中晋中市作为全省行政体制公证机构最多的地区,率先完成全部改制;阳泉市克服"人多编少"的突出矛盾,成为全省第二个完成转制的地区;忻州市则针对贫困县区公证机构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通过政策倾斜实现突破性进展。
本次改革以"行政体制公证机构转制为事业体制"为核心路径,省司法厅在转发中央四部委意见的基础上,创新性提出十项细化措施:1.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机制;2.实施"一周一通报"督导制度;3.创建专项工作交流群;4.下放政策制定权限;5.设立改革专项基金;6.建立人才流动绿色通道;7.优化绩效考核体系;8.推行电子公证服务;9.开展涉外公证专项培训;10.完善质量监督体系。这些举措充分激发了基层改革活力,确保全省在10月底前100%完成转制目标。
为保障改革实效,山西省司法厅创新建立"双微信群+周通报+经验共享"三位一体督导机制:
• 建立包含厅领导、处室负责人、市局长的"山西司法行政工作交流群"
• 组建30家改制公证机构负责人的专项工作群
• 实行"周一收集难点-周五汇报进展"的闭环管理
• 及时分享各市公证改革经验和最佳实践
此次改革不仅涉及民事公证、商业文件公证等传统业务领域,更为涉外公证、海牙认证等服务升级奠定制度基础。下一步,山西省将重点推进公证服务数字化,探索"远程公证"、"电子公证"等创新模式,全面提升公证服务便民利企水平。